方孝孺(1773年-1852年),字君孝,号琳亭,江苏武进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散文家、诗人。他曾经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春闺梦》、《牡丹亭》、《西厢记》等剧本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方孝孺还是清代书法界的大师,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方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方孝孺逝世后,他的墓葬被安置在南京市栖霞区。方孝孺墓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南麓,东临明孝陵,西临栖霞寺,北靠玄武湖,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方孝孺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前有一座石牌坊,上书“方琳亭墓”,墓中安有方孝孺和其夫人的遗体。
方孝孺墓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式墓葬,墓门呈弯月形,门前两侧各有一对石狮子和石马。墓内种有古树名木,环境清幽,被誉为南京市内保存完好、代表性的一座古墓。
方孝孺墓是中国文化名人墓葬中的一座重要代表,它不仅是方孝孺先生的墓葬,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方孝孺墓,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感受他留下的文化遗产的魅力。
总之,方孝孺墓是中国文化名人墓葬中的一座重要代表,它不仅是方孝孺先生的墓葬,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样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方孝孺墓,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浒墅关镇方家山,是中国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方孝孺的墓葬。方孝孺为明代中期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等。他的书法被誉为“方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方孝孺墓占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代墓式,由墓道、石马道、牌坊、石屏风和墓室等组成。墓道长约20米,宽1.4米,两侧石刻有“千古一人”、“千秋万载”等字样。牌坊高约6米,上书“方孝孺墓”四个大字。墓室内供奉着方孝孺的神像和代表其文学成就的书法作品,包括《滟滟随波》、《春晓》、《鹧鸪天·采菊东篱下》等。
方孝孺墓自建成以来,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近一次修缮是在2013年。墓葬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无锡市 *** 的高度重视,方孝孺墓也成为了无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方孝孺墓的建造和设计精湛,不仅展示了明代墓葬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方孝孺的文学成就和书法艺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墓葬之一,方孝孺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的重要遗址之一。
评论列表
家山,是中国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方孝孺的墓葬。方孝孺为明代中期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等。他的书法被誉为“方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方孝孺墓占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代墓式,由墓道、石马道、牌坊、石屏风和墓室等组成。墓道长约20米,宽1.4米
石刻有“千古一人”、“千秋万载”等字样。牌坊高约6米,上书“方孝孺墓”四个大字。墓室内供奉着方孝孺的神像和代表其文学成就的书法作品,包括《滟滟随波》、《春晓》、《鹧鸪天·采菊东篱下》等。方孝孺墓自建
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的重要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