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鲣鱼和金枪鱼的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25
号称“最坚硬”的鱼,晒干后能当菜刀用,人送外号:六条哥

能被当做“菜刀”使用的鱼,可不是什么玩具,它是真真正正的鱼,可以吃的鱼。这种鱼就是“鲣鱼”,金枪鱼的一种。

鲣鱼的捕捞量很大,据说在全世界捕捞的金枪鱼里,鲣鱼可以占到60%的比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鲣鱼都可以吃。

因为不同季节的鲣鱼,口感是不同的。只有在每年3到5月份捕捞的“初鲣”,或者是9到11月份捕捞的“秋鲣”才更好吃。

而对于“初鲣鱼”来说,它是非常难捕捞的。因为它的鱼身很脆弱,很容易就会受到损伤。而渔民在捕捞的时候,也是要绞尽脑汁地去保持它鱼身的完整。对此,渔民们选择了一种叫做“一本钓”的方式。具体做法就是:用单个的钓竿,以及单个的钓钩来钓“初鲣鱼”。

但是,不得不说,“初鲣鱼”虽然难捕捞,但却是鲣鱼中的上上品。与“秋鲣鱼”的肥美不同的是,它的鱼肉更为紧实细腻,超级鲜美,是作为高级刺身的 *** 食材而存在的。

据说,鲣鱼在日本的食用量非常大。日本人非常喜欢吃鲣鱼,超市里随处可见售卖的鲣鱼。所以,日本 *** 想当然的成为了最会吃鲣鱼的人群。

鲣鱼在日本的吃法有多种,下面老于为大家总结几种:

一,刺身。

对于“初鲣鱼”和“秋鲣鱼”来说,刺身最能体现出其肉质的鲜美了。

将鲣鱼分割之后,将鱼肉用刀片成薄片,或者是块状。蘸着用辣根调成的酱油汁,每一口都鲜到了骨子里。

二,鲣鱼tataki。

鲣鱼tataki其实是一种叫做“土佐造”的日本乡土美食,具体做法如下:

1,将鲣鱼切成鱼片。

2,将切好的鲣鱼片用稻草进行微微烘烤,以此可以减弱鲣鱼的腥味,激发它的香味。

3,配上海盐吃,可以使微微烘烤过的鲣鱼更加鲜味十足。

其实这种做法和我们吃日料时吃的炙烤三文鱼很像,只不过鲣鱼tataki的味道里还带有一种烟熏味。并且它突出的是鲜味,而炙烤三文鱼比较香而已。

三,鲣鱼饭。

在日本,鲣鱼与米饭的结合也十分的流行。比如,鲣鱼饭,鲣鱼茶泡饭,鲣鱼盐煮饭,等等。

但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想吃鲣鱼饭,可以先把鲣鱼腌制一下。然后,与米饭放在一起拌匀吃即可。

而对于鲣鱼的腌制,我们可以用味极鲜,味淋,混合在一起。并且加入洋葱,葱花,进行调味。腌制30分钟之后,将腌制好的鲣鱼和米饭拌着吃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给这种吃法起一个时下比较流行的菜名,“日式酱油鲣鱼片丼饭”。

以上这三种吃法算得上是鲣鱼吃法里比较高阶的了,对鲣鱼的新鲜度,以及鱼肉的质量都要求很高。当然,这三种吃法也是最能体现鲣鱼味道鲜美的了。

但是,除此之外,鲣鱼还有很多种吃法,煮着吃,做成罐头,或者是作为调味品来吃,等等都是可以的。

其中,作为调味品来吃,应该算得上是比较有 *** *** 的了。因为做成调味品的鲣鱼,一定是“硬如菜刀”的!

而至于这种鲣鱼干,有两种 *** *** ,一种是“熏干法”,一种是“焙干法”。但无论是哪种 *** , *** 过程都比较的复杂,是我们在家无法实现的。

大致过程为:

1,切割。2,蒸煮。3,去刺。4,焙干。5,修型。6,生霉。7,晾晒。

此时,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鲜嫩的鲣鱼肉在制成鲣鱼干后,就成了世界上“最坚硬的鱼”,并且这还是吉尼斯评选出来的。硬到什么程度呢?硬到可以当成菜刀来使用!

我们吃章鱼小丸子时,撒在上面的木鱼花,其实就是用鲣鱼干做成的。因为鲣鱼干很硬,无法用刀切,都是用刨子一点点的刨成薄片的。

除此之外,将鲣鱼干刨成薄片,或者薄丝后,还可以用来作为调味品。这就有点类似于味精,鸡精,大喜大,等的作用了,提鲜效果非常好。

如果大家也想品尝一下鲣鱼的美味,可以去超市的生鲜部看看是否有售卖的。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鉴别鲣鱼的小 *** 。

鲣鱼在活着的时候,腹部是银白色的。但在死了之后,它的腹部会出现一些黑色的竖条纹,大概有4条,或者5条,或者6条。所以,人们也因此给鲣鱼起了个外号,叫做:“六条哥”

而对于放在我们超市里售卖的鲣鱼来说,肯定是死的,不会是活的。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只要看腹部是否有黑色的竖条纹即可。

对于鲣鱼,你还知道其他的吃法,或者是信息吗?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长见识!

日本的这两种海鲜,秋天一定要吃


秋 刀 鱼

庶民共享的幸福美味

百姓养膘

就靠这一味

日本落语有个关于秋刀鱼的出名段子“目黑的秋刀鱼”,描述江户将军德川家光念念不忘烤秋刀鱼的美好滋味。东京目黑站更以这个段子为灵感,每年9月上旬举办“目黑秋刀鱼祭典”,免费送出七千条现烤秋刀鱼和超过一万颗配搭秋刀鱼一起食用的柑橘,让众人一同徜徉在幸福的滋味里。

秋刀鱼适合蒸、煮、煎、烤等各种做法,最经典的是整条鱼连内脏一起炭烤,每到秋天,秋刀鱼开始堆积脂肪,简单抹盐烧烤便会香气四溢,淋上柠檬、金橘汁,或是搭配白萝卜泥、生姜酱油、酢味噌等佐料都很适合。


除了刺身与盐烧外,红烧、蒲烧、炊饭、秋刀鱼丸子汤等各式料理在秋天都会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各据一方。各地乡土料理如“秋刀鱼饭寿司”、“秋刀鱼姿寿司”,更是世代传承的美味印记。




营养健康

大补帖

秋刀鱼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锌、硒等多种矿物质,还有丰富的DHA、EPA、不饱和脂肪酸OMEGA-3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D等脂溶 *** 维生素。日本俗话说“秋刀鱼上市, *** 就下市”,意指吃了秋刀鱼全身通体舒畅,都不需要去 *** 了。

当季的秋刀鱼 *** 便宜,营养均衡,肥美多肉,广 *** 打细算的主妇们欢迎。名导小津安二郎的 *** 更以《秋刀鱼的滋味》点题,表达庶民生活的百般况味。


秋刀鱼以浮游生物与小型甲壳类为食物,因为秋刀鱼特殊的体内构造,无胃且肠短,在摄入食物30分钟后就能够将多余的残留物排出体外。新鲜的秋刀鱼内脏含有丰富维生素E,能够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保护心脏、延缓衰老等多种好处,所以日本一般烤秋刀鱼都是保留内脏一起食用。秋刀鱼内脏 *** 成的“酒盗”也是嗜酒老饕们更爱的下酒小菜,有机会看到可要大胆尝试。





回 鲣

被奉为高级食材的珍品



日本料理的

甘美底蕴

鲣鱼滋味本就甘醇甜美,但因古时候保存技术不好,镰仓时代以前的鲣鱼大多干燥后加工 *** 成“柴鱼节”,削成薄片后能够提炼出鲜美的高汤(出汁),成为现今日本料理的基础。和秋刀鱼不同的是,从江户时 *** 始,能鲜食的鲣鱼就是昂贵的高级鱼,当时流行的俗话说“即使卖了 *** 也要尝上初鲣”,可见其身价以及受人追捧的地位。

鲣鱼属于洄游鱼类,每年春天,鲣鱼会随暖流向北迁移至水温较低的汇流海域,摄取丰沛养分之后再为了准备产卵而折返至热带海域。3月到5月捕捞到的当季鲣鱼被称为“初鲣”或“上行鲣”,而9月至11月的鲣鱼则被称为“回鲣”或“下行鲣”。一般“初鲣”脂肪含量低,口感清爽,而“回鲣”富含甘美油脂,入口即化,也被称作为“脂鲣”,是秋季必尝的绝美珍品。

鲣鱼的DHA、EPA含量极高,有助于防止血栓。同时富含有造血作用的维生素B12,有助于钙吸收的维生素D,以及有助于肝脏功能的牛磺酸。最棒的是鲣鱼热量出奇低,这也使它成为减肥健身爱好者的日常必备食材之一。


美食专家

追捧的上等食材

说到鲣鱼就不得不提到古名“土佐”的高知县。高知县东临太平洋,鲣鱼渔获量以及消费量都是日本之一,素来有“鲣鱼王国”之称。当地渔夫在近海捕鱼时不使用渔网,仅用一根钓竿钓鱼的传统技法被称为“近海鲣鱼一本钓”,钓上的鲣鱼毫发无伤,但可想而知其量甚少,相对 *** 也就更高了。

在高知,品尝鲣鱼生鱼片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冠以当地地名的传统料理“土佐生鱼片”,也被称为“鲣鱼半敲烧(鲣のたたき)”。“鲣鱼半敲烧”做法是将生鲣鱼块以稻草快速炙烧后敲打佐料入味,“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曾经在纪录片中使用这种料理手法,为鲣鱼增添梦幻风味。炙烧后的鲣鱼肉表面焦香,内部还是保持柔软的生鲜状态,搭配大蒜薄片、姜末、紫苏叶、土佐醋或是粗盐都堪称一绝。

当年的高知乡土料理“鲣鱼半敲烧”如今在各个城市中都能看见,成为秋天的一道美食珍馐。更有许多美食专家认为,肥美的“回鲣”因为脂肪含量高,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熟吃。除了生鱼片、半敲烧,鲣鱼排、油炸鲣鱼、炖煮鲣鱼、盐烤鲣鱼等料理方式都值得推荐。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好的食材,怎么料理都是上等美味。

能吃的“木屑”


编辑:大白

审核:李柯萦


提起章鱼小丸子

应该很多人都喜欢吃吧



其味道鲜美

外皮酥脆

里面软糯

每颗里面还包裹着一个章鱼足

虽然一个小小的章鱼丸子

看似很简单

但其实需要很多材料来 *** 的

不知道在大家吃的时候

有没有注意到



章鱼丸子上面会盖着一层

像“木屑”一样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认为

这是某种调味品

或者干脆有人不吃这个东西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呢?



它就是鲣鱼

在西太平洋

有一片极为温暖而荒芜的水域

被称为暖池

这里就是鲣鱼的主要栖息地



鲣鱼全长1米

体型粗壮并且没有鳞

体表光滑

因其形状像 ***

又被称为“ *** 鱼”



鲣鱼也是一种洄游 *** 鱼类

这和日本的很多鱼类似

鲣鱼也是春季沿黑潮北上

秋季沿亲潮南下



公元701年

古代日本 *** 颁布的“ *** 律令”中

已有坚鱼煎汁的记载

当时之所以叫坚鱼

是因为鲣鱼干燥后

会变得很坚硬



鲣节是一种将鲣鱼

用热气和烟熏制法干燥而成的

在其干燥状态下

是世界上最硬的食物

与调味料中的

味增、酱油一样

是传统的发酵产品

到 *** 完成

需要花半年的岁月



如果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

只有一根鲣节

那估计只能把它当作小刀了

因为它的坚硬程度

实在是太恐怖了

所以它也被称为

世界上最坚硬的食物



这样的食物

吃起来也比较麻烦

需要用专用的打抛器

类似木匠刨木花的刨子

然后将鲣节削成片

其中

刨成厚片的叫做木鱼片

刨成薄片的

就是我们常见的木鱼花啦



以不同切割部位

*** 出来的鲣节也有不同的名称

鲣节按部位分为“背节”和“腹节”

背节的脂肪比腹节少

容易削成薄片

味道也清爽

而腹节在削的时候容易成粉

但是入汤的味道却很浓厚



小小的木鱼花

其营养价值还很高

富含DHA和EPA



鲣,鲣鱼和金枪鱼的区别-第1张图片-

DHA有“脑黄金”之称

不但对儿童的脑发育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提高视网膜的反射能力

强化视力改善视力

DHA还可以预防 *** 癌

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而EPA有“血管清道夫”之称

可增强中老年人群的抗病能力

并可起到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

以后再吃章鱼小丸子

可别把这木鱼花丢掉咯~


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

都有它的有趣小故事

想看最新内容

还不快快关注我们

最坚硬的食物经过多次加工,配上米饭好吃到想哭!

最坚硬的食物经过多次加工,配上米饭好吃到想哭!

木鱼花,又名鲣节片,是由比较珍贵的深海鲣鱼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不是日本人恐怕都很难以置信。一只新鲜鲣鱼怎么会被加工成像木头一样坚硬?

鲣节是鲣鱼的产物。 *** 鲣节时,首先要先取下鲣鱼的头部和内脏,再把鱼切成三片,沿着中骨切开背部和腹部的鱼肉,这步骤称为“生切”。接着还要进行锁住美味的“煮熟”、“拔刺”,修整成型、烟熏干燥的“焙干”和使其熟成的“发霉”,最后在阳光下晒干,就制成了鲣节。烟熏后的鲣鱼硬如木块,晒干的鲣鱼是可以当做 *** 使用的。

日料重视本味,对食材的要求近乎苛刻、想要做出一碗正宗的木鱼花饭,选对木鱼花很关键!不同的加工方式,所出来的味道则大不相同。

制法上, *** 最简单历时最短的是“荒节”,削去表层焦油和修整形状的是“ *** 节”,然后经发霉和日晒干燥 5-6 次的称为“枯节”。 *** 节的味道鲜烈,而枯节味道相对柔和优雅。在鲣节中,品质较为上乘是选材和 *** 工艺都比较复杂的“本枯节”。

不管是荒节还是枯节,全部轻盈坚硬、敲击有金石之声,需要刨成木鱼花入肴。

木鱼花最常用来 *** 高汤,日文叫做“出汁”,在很多汤底中都用得到。与我国文火慢炖慢慢入味的高汤不同,日式的高汤不能长时间炖煮,否则颜色会变浑浊、味道也会变差,只需要把水烧开,取适量木鱼花,浸泡2-3分钟就可以得到一锅清澈味鲜的高汤。

日本人为啥不让媳妇吃秋梭子鱼?

日本谚语:秋カマスは嫁に食わすな(秋梭子鱼,别让媳妇吃)!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让我们聊聊一种适合做成烤鱼的鱼吧。

来,有请梭子鱼同学~~~

via:kakublog.jp

01 让人秒变文盲的名字

梭子鱼,中文也称梭鱼、海狼或麻雀锦,日语汉字写作梭魚、梭子魚、魳、魣、叺,假名为カマス(ka *** su)。

via:honda.co.jp

梭鱼/梭子鱼这个名字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种鱼身体呈细长的流线型,如织布用的梭子,因而得名。

可是魳、魣、叺都是啥字?瞬间觉得自己变文盲了……

artx ***

魣(yú)是指体型如梭子(也称“杼”)的鱼,所以还是关于梭子的故事,只是名字稍显有文化一点。

看到“魳”这个字,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甚至会把它当成“鰤”。虽然在中文中“魳”同“鰤”,但在日语中这两个字指的是两种不同的鱼,“魳”是指本文主角梭子鱼,而“鰤”是指胖乎乎的鰤鱼(ブリ,b *** i)。

胖乎乎的鰤鱼。via:syunnoaji.exblog.jp

最诡异的是“叺”,“叺”在日语中是指稻草编织、折叠、缝合制成的袋子,类似麻袋,作为一种鱼叫这个名字是不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麻袋和梭子鱼的共 *** 在于:它们都有很大的“口”……日本人的脑洞是不是很清奇?

有很大口的“叺”。via:1073shoso.jp

有很大口(?)的梭子鱼。via:k *** ashi-no.jp

02 两枚梭子鱼

增长了些关于梭子鱼名字的奇怪知识后,咱们再说说梭子鱼的种类。如果你以为梭子鱼是一种鱼,那你就天真了!在日语中,梭子鱼其实是鲈形目金梭鱼科N多种鱼的统称。

那么,我们在日料店里经常见到的是什么梭子鱼呢?emmm,极有可能是赤梭子鱼或者大和梭子鱼哦。

几种梭子鱼。左上为赤梭子鱼,右上为大和梭子鱼。via:kotobank.jp

赤梭子鱼(Sphyraena pinguis),中文也称油魣,日文汉字为赤梭子魚、赤叺、赤魳,日文假名为アカカマス(aka ka *** su),因背部呈赤褐色而得名。又因为赤梭子鱼身处日本梭子鱼界的C位,因此也被称为本梭子鱼。

赤梭子鱼。via:sushi.zukan-bouz ***

大和梭子鱼(Sphyraena japonica),中文也称日本魣、日本金梭鱼、大眼梭子鱼,日文汉字为大和梭子魚,日文假名为ヤマトカマス(ya *** to ka *** su)。因为背部呈蓝黑色,大和梭子鱼也被称为黑梭子鱼或蓝梭子鱼。又因身体水分含量较多,它也被称为水梭子鱼。

大和梭子鱼。via:sushi.zukan-bouz ***

那么,如何从肉眼分辨赤梭子鱼和大和梭子鱼呢?

成年赤梭子鱼体长40厘米左右,成年大和梭子鱼体长35厘米左右,理论上赤梭子鱼体型略大,但实际上个体层面很难分辨。赤梭子鱼背部颜色偏赤褐色,鱼鳞较大,而大和梭子鱼背部颜色偏蓝黑色,鱼鳞细小,如果可以将两种梭子鱼放在一起比较,倒是很容易分辨。

赤梭子鱼【上】和大和梭子鱼【下】的体色和鱼鳞对比。

via:nsakanaya.exblog.jp

如果只有一条梭子鱼,没办法比较,怎么办?倒也有办法。赤梭子鱼的腹鳍比背鳍的垂直位置明显靠前,而大和梭子鱼腹鳍比背鳍的垂直位置略靠后。你说神奇不神奇?

赤梭子鱼【上】和大和梭子鱼【下】的鱼鳍对比。

via:nsakanaya.exblog.jp

如果你可以同时吃到这两种梭子鱼,也可以从食感上做判断。梭子鱼是含水量比较丰富的一类白身鱼,而在梭子鱼中,大和梭子鱼比赤梭子鱼的含水量更高,脂肪含量却低于赤梭子鱼,所以赤梭子鱼更紧致、好吃一些,在日本的评价也更高。

赤梭子鱼肉,真香啊。yokoha *** - *** ruuo.co.jp

03 秋梭子鱼,为什么不让媳妇吃?

梭子鱼更好的时令是什么呢?

先请看一个日本谚语:秋カマスは嫁に食わすな(秋梭子鱼,别让媳妇吃)!

在日本,同款谚语还包括:

秋茄子,别让媳妇吃!

秋鲭鱼,别让媳妇吃!

秋蕗(蜂斗菜),别让媳妇吃!

五月蕨,别让媳妇吃!

夏蛸,别让媳妇吃!

……

这……做日本媳妇也太难了吧,啥啥都不让吃!

秋茄子,别让媳妇吃!via:happy-life03 ***

对于这些谚语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这些食物都正当季,处于美味巅峰,小心眼的婆婆不想让儿媳妇吃到这样的美味。

当然,这只是谚语而已,不一定是对日本传统婆媳关系的正确解读,但至少可以说明秋季的梭子鱼很好吃(终于绕回正题了,yeah……)。

梭子鱼是秋季之星。via:kaiseiken.or.jp

可是上文我们提到日本常吃的梭子鱼有两种,到底哪种梭子鱼的时令是秋季呢?

实际上,赤梭子鱼和大和梭子鱼的时令略有不同。赤梭子鱼几乎全年都可以捕捞,但9-12月是更佳食用时令,此时的赤梭子鱼脂肪较多,被称为“霜降りカマス”(霜降梭子鱼)。

猜猜这是什么梭子鱼?via:osyokuji-suzuki ***

大和梭子鱼的食用时令是8-11月,尤其以夏季为佳。那么上文提到的不给媳妇吃的秋梭子鱼极有可能是赤梭子鱼。

赤梭子鱼和大和梭子鱼在日本都广为分布。赤梭子鱼的主产地是富山县、长崎县、鹿儿岛县、和歌山县、神奈川县等,大和梭子鱼的主产地是神奈川县和千叶县等。两种梭子鱼的主产地在日本中部和西部。与大和梭子鱼相比,赤梭子鱼在日本海沿岸分布的更多。

长崎产赤梭子鱼。via:nagasaki-sakana ***

04 干物出道

梭子鱼肉质柔软,含水量高,直接生食并不是太讨喜。所以,在保鲜和运输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更习惯将梭子鱼制成干物,这样既便于保存,也可以让梭子鱼肉中的水分减少、鲜味浓缩,岂不妙哉?

烤梭子鱼干物。via: *** rutomisuisan.net

据说将梭子鱼制成干物的做法始于室町时代。到了江户时代,在《本朝食鉴》(1697)、《和汉三才图会》(1712)等书中均记载了梭子鱼干物,可见这是江户时代喜闻乐见的食物。

剖开晒干的梭子鱼。via:himono1ba ***

干物可以是剖开晒干(開き干し),也可以保持完整状态晒干(丸干し)。梭子鱼成鱼一般会是剖开后盐渍、晒干的,而幼鱼会保持完整状态煮制、晒干(煮干し)。剖开晒干可以让成鱼鱼肉晒干的速度更快;而保持完整状态煮制,更适合体型较小、不易处理的幼鱼。

梭子鱼煮干。via:zukan-bouz ***

制成干物的梭子鱼经过烤制变得美味无比,不仅鱼肉充满旨味,鱼皮也格外鲜美焦香,和米饭是无敌CP。而梭子鱼幼鱼煮干不仅可以用来 *** 面条汤底,还可以用来炖煮根茎类蔬菜,与一般的昆布鲣节汤底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梭子鱼煮干汤底的盐拉面。ramen8 ***

除了加盐 *** 干物,梭子鱼还可以加味醂、酱油、砂糖等 *** 成味醂味儿的干物(みりん干し),相比用盐腌渍,又多了一份甜美浓郁。

梭子鱼味霖干物。via:arikawa-fish.net

除了制成干物,盐烤鲜梭子鱼也是梭子鱼的传统打开方式。烤制之前,要先用盐腌渍1小时左右,烤至鱼皮金黄焦香,搭配萝卜泥或柑橘类食用。

盐烤梭子鱼。via:zukan-bouz ***

无论干物还是鲜鱼,梭子鱼的经典吃法都是烤制,日语中有句俗语“カマスの焼き食い一升めし”(配烤梭子鱼可以吃下一升饭),可见烤梭子鱼真乃配饭神器。

梭子鱼乃是配饭神器。via:kaiseiken.or.jp

05 还有啥好吃的?

烤梭子鱼配米饭直接吃已经很好吃了,但其实还可以将烤过的梭子鱼肉拆成肉碎,与米饭拌在一起,配上紫苏、茗荷、葱丝等 *** 味,再滴一点酢橘汁,风味更佳复合。

梭子鱼饭。via:zukan-bouz ***

小型的梭子鱼用唐扬、フライ等方式做成炸物也是极好的。或者炸制后再放入渍汁中,做成 *** 渍,会更香甜入味。体型较大、脂肪丰富的梭子鱼除了盐烤,还可以炖煮。如果觉得加酱油、味霖炖煮太过平庸,也可以加入梅干做成梅干煮。

梭子鱼フライ。via:フォト蔵

炸梭子鱼紫苏:

梭子鱼紫苏芝士卷。via:cookpad ***

传统上,生食并不是梭子鱼的常见吃法,只是在近年来随着保鲜和运输业的发展才慢慢普及。用大型梭子鱼制成刺身,可以直接感受鱼肉淡雅中带有的轻微脂肪感。

醋渍梭子鱼。via:zukan-bouz ***

梭子鱼的鱼皮也很美味,如果要保留鱼皮食用的话,可以炙烤鱼皮,做成烧霜造;或者用醋腌渍,来去除生臭味,让味道变得柔顺宜人。

醋渍梭子鱼。via:zukan-bouz ***

在高知县、德岛县等日本柚子主产地,人们会用盐、醋腌渍的梭子鱼和加入日本柚子的米饭一起制成梭子鱼姿寿司。这个看起来鱼头鱼脑的姿寿司,吃起来却带有柚子香气,也蛮特别的呢。

梭子鱼姿寿司。via:sushi.zukan-bouz ***

一枚快乐的柚子。via:Dribbbl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料栈(ID:RyoriStack),作者:碗丸同学,原标题:《梭子鱼 | 秋梭子鱼为啥不让媳妇吃呢?》,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 本内容为作者 *** 观点,不 *** 日本通立场。

- 完 -

作者:家永三郎

想了解日本文化

有这一本就够了!

加印百次 岩波书店镇社之宝

日本 *** 历史老师力作

刺身中的赤身鱼和白身鱼,怎么吃有讲究!

日本人吃鱼是分白身鱼和赤身鱼的,我们在日料店吃生鱼片时,就可以看出来,简单来说,白身鱼的肉色基本是以白色为主,而赤身鱼的肉色当然就是红色为主。

赤身鱼的血液中含铁含氧较高,鱼肉呈红色或褐色;普遍属于洄游鱼类,一般生活在浅海区域或者海面附近,在海中的运动量相当大,血液含氧量丰富,使得鱼肉呈现红色。但白身鱼品种则要比赤身鱼多的多。

一般说来,赤身鱼比白身鱼味道浓一些。而白身鱼肉相对较为紧实一些。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刺身应从相对清淡的原料吃起,一般由白身鱼到赤身鱼。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白 身 鱼 系 列

鰤 鱼

鰤鱼、平政、间八这三种鱼被誉为更高级寿司食材中的前三名重量级食材。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三种鱼的名字其实都是发生在一条鱼身上,并且远远不止三种名字。

鰤鱼的生长周期比较漫长,虽然80cm以上的成体鰤鱼都叫做ブリ,但是在长到80cm之前的岁月里,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会被赋予不同的名字,总的算下来大概有上百种别称。

这种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名字不一样的鱼在日本被称为 " 出世鱼 ",有 " 出人头地 " 的意思。意指一个人官做越做大,称呼也会随着官位而变化。

总体来说,只有体长达到80公分以上的成鱼才能叫做鰤鱼,鰤鱼脂肪含量丰富,非常肥美鲜嫩,口感与金枪鱼大卜口相比也不差。

剑 鱼

剑鱼是一种在海里游泳速度非常快的鱼,更高时速甚至可达到130公里。剑鱼的嘴占其全部身体的三分之一。

这种鱼肉的颜色略像肥肉,在李昂杜父鱼的微博中曾经有介绍,是食物链上层的鱼,油脂丰溢,汞含量偏高,口味稍淡。

有趣的是,在 *** 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捕捉到的鱼就是这种鱼。

秋 刀 鱼

秋刀鱼是对新鲜度最敏感的鱼。在我国,秋刀鱼一般都是盐烤或者香煎,就算在日本,也少有人敢于挑战秋刀鱼刺身。

通常只有在三重县的志摩半岛至和歌山县的熊野滩沿岸能够品尝到秋刀鱼寿司。

想吃秋刀刺身,必须抓住秋风萧瑟的9月,此时鱼肉口感最为浓郁。在厨师的巧手料理下,秋刀鱼被切成一寸多长的鱼片,那是极 *** 的,一面闪着银色的幽光,另一面却是樱花般 *** 的颜色,入口三分软润、三分香甜,别有一番滋味。

平 目

平目,又称鮃、平魚、比目,体型侧扁,外形奇特。在日本各海域都可以见到,本州地区的更佳赏味期是秋冬季节,而北海道地区则从秋天到次年春天、初夏味道都很好。

天气越冷,天然的平目就越美味。平目拥有雪白的半透明鱼肉,清淡味鲜,肉质紧实,口感富有弹 *** ,用来做刺身和寿司绝对是上等的美味。被认为是更好的白身鱼之一。

青 花 鱼

青花鱼又称日本鲭鱼,可分为两个地方种群:一在日本海,一在黄海和东海。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秋天油脂最为肥美,一般会先经过盐和米醋腌制再捏成寿司,不仅可以去腥,还能使青花鱼肉质更加柔软,食用时味道更好。

海 鳗

相比人们所熟悉的星鳗、河鳗,海鳗的味道更加淡雅深远。

一般来说日本本地出产的海鳗,都来自濑户内海的淡路湾,表皮和鱼骨相对的都比较柔软,是用来 *** 料理的上好选择。

喜知次鱼

喜知次又名金吉鱼、吉次、黄血鱼,是高档日本料理鱼类之一,产量极少,难以捕捉,非常矜贵。素有 *** 的美誉,乃传统日本料理餐桌上绝对的皇者。

喜知次常年栖息在寒带深海,生长速度缓慢,长到1斤以上的喜知次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喜知次体内蕴含了丰富的油脂,肉质极为细腻,薄切作为刺身食用,只觉滑溜鲜甜、香润可口。

品尝喜知次的更佳时令是秋天到初春,这种鱼肉质柔软,油脂丰厚。据说是蔡澜先生更爱的鱼类之一,被他戏称为“流油鱼”。

赤 身 鱼 系 列

黒 *** (蓝鳍金枪鱼)

黒 *** ,亦称黒真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蓝鳍金枪鱼,被誉为“赤身之王”。蓝鳍金枪鱼包括太平洋、大西洋、 南方蓝鳍金枪鱼三种。

在日本捕捞到的野生蓝鳍金枪鱼属于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最受日本的料理人和食客推崇。认为它油脂丰富,肉质鲜美细腻,口感清爽且有回甘,生食口感极佳,是 *** 刺身和寿司的 *** 食材。

蓝鳍金枪鱼最小的也有35-40公斤,更大的可超过200公斤。蓝鳍金枪鱼根据部位的不同分为赤身,中腹,大腹等。部位不同,其口感和 *** 也有明显的差异!

鲣 鱼

“为买新鲣鱼,撂向砧板上,一枚小判金”。

远在日本江户时代,新鲜鲣鱼的 *** 就贵得惊人。如今鲣鱼更有“小金枪鱼”之称,因肉质柔嫩,口感清淡深受人们喜爱。

五月的鲣鱼肉质甜美,适宜以半生熟形式食用,才能真正品尝出鲣鱼的鲜甜真味。将鲣鱼肉用烟熏切片后用酱油轻腌握成寿司,这使得鱼肉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烟熏香气,配合鲣鱼含量适中的脂肪味道别具一格。

三 文 鱼

虽然因为颜色鲜艳,所以三文鱼被归属到了赤身鱼的范畴。但是也有很多争论认为鲑、鳟、三文鱼是属于白身鱼而非赤身鱼。

这就要说到日本关于白身肉和赤身肉的规定:每100克鱼肉肌红蛋白含量超过10毫克是赤身鱼;而每100克低于10毫升则是白身鱼。按照这个标准的话,三文鱼的确也可以纳入白身鱼的范围。

但是究竟是赤身还是白身的争论,今天就不深究了,毕竟对于吃货来说,好吃才是最重要的,就姑且按照它的颜色分在赤身鱼吧~

吃完一种鱼的刺身,更好是再吃一口黄瓜或萝卜丝,或是吃一小片生姜,再去品尝另一种鱼的刺身,才能尝试到每一种刺身不一样的鲜美。

最美味的刺身和寿司不仅仅是要求好的食材,还有刀工和摆盘以及料理技艺等诸多方面共同决定的哦~(本文转自【寿司材料泉兴集团】。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 ***

金枪鱼黄金家族:22位海中 *** 各显神通

金枪鱼家族有哪些成员

金枪鱼的名字如雷贯耳,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三文鱼刺身当道的今天,八鲜姐知道,其实大家更希望来一份美味的金枪鱼刺身。但你知道,金枪鱼家族都有哪些品种吗?金枪鱼黄金家族的鄙视链是什么吗?金枪鱼的世界,并不都是土豪的世界,也有小清新,也有白莲花。作为海鲜吃货界的元老,就让八鲜姐给大家科普一些金枪鱼品种和名称的基本常识吧:

咳咳,简单来说,金枪鱼家族,可以分为狭义金枪鱼、中义金枪鱼和广义金枪鱼。嗯,好像八鲜姐以前也告诉过大家,什么是狭义的三文鱼、中义三文鱼、广义三文鱼,你还记得吗?

狭义金枪鱼,金枪鱼属的8兄弟

狭义的金枪鱼,是指鲭亚目、鲭科、鲭亚科、金枪鱼族、金枪鱼属的8个品种。

金枪鱼属(T *** nus),属下又分为两个亚属:金枪鱼亚属,又称蓝鳍群;新金枪鱼亚属,又称黄鳍群。 金枪鱼亚属之下包括有5个品种,分别是长鳍金枪鱼(T. alalunga)、南方蓝鳍金枪鱼(T. *** ccoyii)、大眼金枪鱼(T. obesus)、太平洋蓝鳍金枪鱼(T. orientalis)和大西洋蓝鳍金枪鱼(T. thynnus)。新金枪鱼亚属之下包括有3个品种,分别是黄鳍金枪鱼(T. albacares )、黑鳍金枪鱼(T. atlanticus)和长尾金枪鱼(T. tonggol)。

其中,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也称东方蓝鳍金枪鱼,以前被认为与大西洋蓝鳍金枪鱼是一个品种,但近年来分类学家更多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品种。本文采用这种分类法,认为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与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为 *** 的不同品种。

金枪鱼属的中8个品种中,三种蓝鳍金枪鱼最受市场欢迎,捕捞强度也更高。

大西洋蓝鳍、太平洋蓝鳍、南方蓝鳍对比图

中义金枪鱼,金枪鱼族的14位 ***

中义的金枪鱼家族,指鲭科、鲭亚科下面的金枪鱼族(Tuna Tribe),包括金枪鱼属(8种)、鲔属(3种)、鲣属(1种)、舵鲣属(2种),一共14种。

其中,鲔属、鲣属、舵鲣属一共6种,都是金枪鱼属黄金家族的 *** 兄弟,也是金枪鱼捕捞的重要品种。

鲔鱼,是中国古人对金枪鱼的称呼,金枪鱼这个名称是近代从日本传到中国的,在此之前金枪鱼一直被称为鲔鱼。

鲔属共三个品种,分别是鲔鱼、小鲔和黑鲔。鲔鱼俗名东方鲔,英文名Kawakawa,分布在印度洋沿岸、中国南方、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小鲔俗名大西洋鲔,英文名Little Tunny,分布在大西洋东西沿岸海域;黑鲔,英文名Black Skipjack Tuna,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到秘鲁海域的沿岸海域。

舵鲣属共两种,分别是双鳍舵鲣(俗名圆舵鲣)和扁舵鲣。圆舵鲣英文名Bullet Tuna( *** 金枪鱼),扁舵鲣英文名Frigate Tuna(护卫舰金枪鱼),这两种舵鲣都是产量比较高的商业捕捞品种。

鲣属只有一种,就是鲣鱼,俗名正鲣,说明其在鲣鱼家族中的正统地位。鲣鱼(Katsuwonus pelamis)英文名Skipjack Tuna,是整个金枪鱼家族分布最广、产量更高的品种。也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金枪鱼,主要用来加工金枪鱼罐头,也用来加工日本市场上非常流行的鲣节(木鱼花),是金枪鱼家族中,商业价值仅次于蓝鳍金枪鱼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金枪鱼(中文名由八鲜过海翻译)

特别提示:以上14种金枪鱼中,除了鲔鱼的英文名为Kawakawa之外,其余13种都被称为:XX Tuna。

广义金枪鱼,金枪鱼族和狐鲣族的22个品种

广义的金枪鱼,指鲭亚目、鲭科、鲭亚科下属:1)金枪鱼族的14个品种(太平洋蓝鳍和大西洋蓝鳍为不同品种)2)狐鲣族的8个品种。金枪鱼族和狐鲣族合计22个品种。

而鲭亚科下面的马鲛鱼族和鲭鱼族的那些品种,通常我们认为它们是金枪鱼的 *** ,而不会将它们也归为广义的金枪鱼,更不会归为狭义的金枪鱼。

资料来源:《FAO Species Catalogue:Scombrids of The World》,八鲜过海翻译

前面讲过,狭义金枪鱼指金枪鱼属,中义金枪鱼指金枪鱼族;而广义金枪鱼,则指鲭亚科下面的金枪鱼族和狐鲣族。这里特别介绍一下狐鲣族:

狐鲣族也是8种,其中4种属于狐鲣属,另外4种分别属于 *** 狐鲣属、细鲣属、跃鲣属、平鲣属。狐鲣族的8种鱼英文名称不同,其中6种都被称为:XX Bonito,只有细鲣的英文名为Slender Tuna, *** 狐鲣的英文名为Dogtooth Tuna,属于例外。

狐鲣族中,最重要的狐鲣属的4种,分别是澳洲狐鲣(Australian Bonito)、智利狐鲣(Eastern Pacific Bonito,东方太平洋狐鲣)、东方狐鲣(Striped Bonito)、大西洋狐鲣(Atlantic Bonito)。

敲黑板,划重点:金枪鱼家族名称

狭义金枪鱼8中,全部名叫XX Tuna

中义金枪鱼14种,其中13种名叫XX Tuna

广义金枪鱼22种,其中15种叫XX Tuna、6种叫XX Bonito

最后,再来认识一下金枪鱼黄金家族的成员们吧:

金枪鱼家族不同成员外型各不相同,但纺锤形体型都是相似的

关于金枪鱼的个头

不同品种金枪鱼的个头相差巨大:大眼金枪鱼其实很大

不同品种野生金枪鱼的体型大小对比(来源:OPRT)

金枪鱼家族的成员中,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体型更大、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次之,南方蓝鳍金枪鱼第三、大眼金枪鱼(并列)第三、黄鳍金枪鱼第五、长鳍金枪鱼第六、鲣鱼最小。黑鳍金枪鱼和长尾金枪鱼(俗称青干金枪鱼)体型也较小。

特别要指出的是:大眼金枪鱼的体型跟南方蓝鳍金枪鱼几乎一样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南方蓝鳍金枪鱼资源衰退后,大眼金枪鱼成为日本市场上金枪鱼刺身的主要替代品种的主要原因。

金枪鱼肉的颜色不都是红色的

蓝鳍金枪鱼的肉是深红色的,脂肪含量较高,味道也很浓郁,是金枪鱼刺身的首选。

黄鳍金枪鱼的肉是浅桃红色的,味道清淡,但口味堪比蓝鳍金枪鱼,是物美价廉的金枪鱼刺身。黄鳍金枪鱼加工的罐头,是金枪鱼罐头中的香奈儿(还没有人用昂贵的蓝鳍金枪鱼加工罐头,土豪除外)。

长鳍金枪鱼的肉质颜色最淡,也被称为白金枪鱼,味道也比较清淡,也可以用来加工金枪鱼罐头。长鳍金枪鱼罐头是金枪鱼罐头中的精品,“白金枪鱼罐头”就是它。

鲣鱼的肉味道最浓郁,脂肪含量也更高,大量用来加工罐头,鲣鱼罐头物美价廉,通常超市里买到的都是这种罐头,赛百味店里的金枪鱼三明治,也多是用鲣鱼加工而成。鲣鱼还是加工木鱼花的原料。

金枪鱼不同部位的名称

金枪鱼是大型海洋鱼类,类似于陆地上的牛。所以,如同牛会被分为很多不同部位一样,金枪鱼也会被分为不同部位。下面这张图显示了金枪鱼的6个主要的不同部位的肉色、脂肪含量和名称。

资料来源:On The Gas(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面这张图,是另外一种金枪鱼不同部位图的名称图,大家可以对比参考。

资料来源:不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枪鱼的不同部位,因为承担的功能不同,肉质和颜色也大不相同,营养和口感也相差很大。赤身位于金枪鱼上部,是红肉部位,肉质颜色深红,含铁和血红素高。中腹、大腹、上腹位于腹部,从后到前颜色以此变浅,油脂含量依次增加,肥度和营养价值也逐渐增加。金枪鱼身上价值更高的部位就是大腹和上腹。

来源:国外网站(八鲜过海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金枪鱼的营养:出乎我们意料

一直以来,我们都一以为金枪鱼只是很好吃,是高档的刺身食材。对金枪鱼的营养我们一直不甚了解,甚至很多人会认为金枪鱼的营养价值不如三文鱼。事实如何呢?

根据负责任金枪鱼促进组织(OPRT,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Fresponsible Tuna Fishries)的数据,我们来了解一下金枪鱼的营养价值:

金枪鱼体型比较大,一般金枪鱼都可以分为红肉和脂肉等不同部位。红肉主要位于金枪鱼背部,因金枪鱼需要长距离洄游而使该部位肌肉发达,血红素含量高,瘦肉也比较多;脂肉主要位于金枪鱼腹部,那里油脂含量高,营养丰富。

金枪鱼肉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其中金枪鱼红肉部位每100克含有26克蛋白质,高于蛋白质丰富的鸡肉(每100克含量24克);金枪鱼脂肉部位每100克含有20克蛋白质,高于猪肉(每100克含量19克)。

另外,金枪鱼肉含有9种 *** 必需氨基酸,完全可以满足人们对氨基酸的摄入需求。

资料来源:负责任金枪鱼渔业促进组织(OPRT)

金枪鱼红肉中,钾元素的含量高达每100克380毫克,高于猪肉的每100克340毫克含量。

金枪鱼脂肉中,维生素D的含量高达每100克18微克;金枪鱼红肉中,维生素D的含量高达每100克5微克,也都远远超过猪肉和牛肉。

资料来源:负责任金枪鱼渔业促进组织(OPRT)

我们都知道,深海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很高的,三文鱼之所以在中国市场深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那么让我们来看看金枪鱼:每100克金枪鱼脂肉中,DHA+EPA的含量高达4600毫克。

资料来源:负责任金枪鱼渔业促进组织(OPRT)

金枪鱼与三文鱼营养对比:金枪鱼完胜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三文鱼是非常有营养的,挪威人自己也称之为“超级食物”(Salmon, the Superfood),并号称挪威三文鱼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优质蛋白等营养成分。

资料来源:挪威海产局官方网站

下表挪威海产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三文鱼各项营养指标,为便于比较,将重要指标特别用红框标出。

资料来源:挪威海产局官方网站

让我们根据双方公布的营养成分数据来做个对比,用金枪鱼脂肉(金枪鱼脂肉比金枪鱼红肉便宜)和三文鱼(养殖的大西洋鲑鱼)鱼肉对比,可以看出:金枪鱼脂肉在蛋白质含量、维生素D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三项指标上,都超过三文鱼鱼肉,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竟然比三文鱼66%,只在钾元素含量一项上低于三文鱼。

金枪鱼与三文鱼营养对比(八鲜过海整理)

其实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金枪鱼和三文鱼都是大洋高度洄游 *** 鱼类。但金枪鱼洄游距离更长、体型更大,而且一生全部时间都在大海中洄游和觅食,并不像三文鱼那样要到淡水中产卵,从食物链的角度看金枪鱼也比三文鱼处于更高级别。所以,金枪鱼是比三文鱼进化更完善的、更高级别的海洋生物,无论经济价值、还是营养价值,都比三文鱼更高。这从市场 *** 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金枪鱼的国际市场 *** 整体是高于三文鱼的。

金枪鱼的营养价值在中国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这并不难理解。主要原因是主导全球金枪鱼产业的是日本,而日本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大力开展金枪鱼知识的科普。而主导全球三文鱼产业的是挪威,以挪威海产局为 *** 的挪威三文鱼行业,从上世纪90年 *** 始就在中国市场不断宣传挪威三文鱼的营养价值,培育挪威三文鱼在中国的消费市场。

顺便说一下,相比金枪鱼红肉(red meat),金枪鱼脂肉(fat meat)营养价值更高。所以我们在吃金枪鱼时,千万不要忘记多吃金枪鱼脂肉(也就是腹肉)。

超低温(ULT)金枪鱼知识

超低温(Ultra Low Tempert *** e)金枪鱼,是指在摄氏零下60度超低温温度下冷冻、加工分割、储藏、运输,并通过特别技术解冻的金枪鱼。超低温金枪鱼的品质非常接近冰鲜金枪鱼,且具备可冷藏运输、全年供应、小量订购、 *** 优势等冰鲜金枪鱼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日本和美国等高端金枪鱼刺身市场上,近年来非常受欢迎。

目前,美国市场上供应的超低温金枪鱼主要是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而日本市场是还有超低温蓝鳍金枪鱼。

*** 来源:美国超低温金枪鱼公司Tristan公司网站

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很多是中国 *** 和中国 *** 远洋渔船捕捞的。这些金枪鱼在海上捕获后,立即在船上放血宰杀,去腮去内脏,并立即进行超低温冷冻,然后通过超低温集装箱,海运到中国 *** 沿海和中国 *** 南部高雄的加工厂中,进一步分割成下面这些不同部位的产品,然后再出口到日本和美国等市场。

*** 来源:美国超低温金枪鱼公司Tristan公司网站

在美国超低温金枪鱼供应商Tristan的官网上,可以看到他们供应的各种超低温金枪鱼产品,从整条鱼柳、分割鱼段,到分割鱼排、分割鱼段,各种不同规格应有尽有。

*** 来源:美国超低温金枪鱼公司Tristan公司网站

超低温金枪鱼的解冻步骤比较复杂,需要先在温水中加入盐,然后将超低温金枪鱼连袋一起浸泡到温盐水中,解冻后再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可以在0-4度常温下保存1-2天。这段时间内,随时可以分切成生鱼片食用。

*** 来源:美国超低温金枪鱼公司Tristan公司网站

国外网站上的超低温金枪鱼解冻和处理过程

关于金枪鱼捕捞的知识

金枪鱼的捕捞方式有很多种:

金枪鱼围网和金枪鱼延绳钓

捕捞产量更大的鲣鱼和黄鳍金枪鱼,主要使用围网(P *** se Seine)捕捞;大眼金枪鱼的产量较高,单位产值很高,主要使用延绳钓(Longline)方式捕捞。因此也产生了金枪鱼围网渔船和金枪鱼延绳钓渔船。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围网捕捞产量占了全部产量的67%,占了全部码头产值的46%;延绳钓捕捞产量占了全部产量的11%,占了全部码头产值的18%。可见围网捕捞产量大,而延绳钓单位产值高。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金枪鱼杆钓船和金枪鱼钓丝

此外,杆钓船(Pole and Line)也是比较常见的捕捞方式,主要用来捕捞鲣鱼、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而钓丝(Handline)方式也有少量捕捞产量,主要用来捕捞黄鳍金枪鱼和鲣鱼。杆钓船和丝钓方式属于相对落后的捕捞方式,主要在东南亚一带使用。围网和延绳钓方式正在逐渐取代杆钓船和钓丝方式。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太平洋:金枪鱼捕捞的主 ***

虽然金枪鱼分布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域,但捕捞金枪鱼的海域却主要在太平洋,其次是印度洋,大西洋的捕捞产量占第三位,南大洋的捕捞产量可以忽略不计。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不同金枪鱼的捕捞方式大不同

大西洋蓝鳍捕捞,主要靠围网作业,部分靠延绳钓;太平洋蓝鳍捕捞,主要靠围网作业,很少使用延绳钓。南方蓝鳍捕捞则主要靠延绳钓,部分靠围网作业。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大眼金枪鱼捕捞,主要靠延绳钓和围网作业;黄鳍金枪鱼捕捞,主要靠围网作业,部分靠延绳钓。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鲣鱼捕捞主要靠围网作业;长鳍金枪鱼捕捞正好相反,主要靠延绳钓。

资料来源《Netting Billions:A Global Valuation of Tuna》

金枪鱼延绳钓得到控制,金枪鱼围网继续扩大

全球90%以上的大型金枪鱼延绳钓渔船,都已经在OPRT登记注册,并处于OPRT及其成员国的有效监管之下。

2001-2003年期间,OPRT与日本和中国 *** 的金枪鱼协会合作,一共解体了39艘、沉没了4艘非法捕捞IUU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有效遏制的金枪鱼延绳钓的IUU渔业。

2003年8月,在世界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大会上,OPRT的成员 *** 同宣布各自采取有效措施, *** 本国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发展,以保持全球金枪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那之后,全球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2005年之后数量更是逐渐减少。

经过OPRT的努力,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数量过多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和FADs(Fish Aggregtaing Devices 鱼群 *** 设备)作为捕捞效率和 *** 力更大的捕捞方式,自1980年代之后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金枪鱼捕捞的最主要方式。

太平洋海域迅速增长的金枪鱼围网渔船数量,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

资料来源:OPRT官网

原创声明

本文为八鲜过海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否则按侵权处理。

十大海洋动物速度排名

在海洋世界中,失去遮蔽物和光线时,速度成为了生存的关键。许多海洋生物展现了惊人的爆发力,不仅能迅速达到超高速度,而且凭借着惊人的耐力能够 *** 数小时。本文将为您介绍海洋界的十大游泳健将,包括旗鱼、墨斗鱼、剑鱼、灰鲭鲨、黄鳍金枪鱼、梭子鱼、宽吻海豚、鲣鱼、鲯鳅、飞鱼、大海鲢、虎鲸和蓝鲸。这些海洋运动员们都展现了惊人的游泳才华!

1、旗鱼(190公里/小时)

旗鱼,又被称为芭蕉鱼,是一类洄游 *** 的鱼类。它们外形略扁,呈现流线型,肌肉发达。更大的旗鱼可以达到数米长,重达上百千克,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鱼类之一。旗鱼的品种很多,包括真旗鱼、目旗鱼、黑皮旗鱼和芭蕉旗鱼,它们的习 *** 大体相似。身体延长且稍微侧扁,前颌骨和鼻骨向前延伸,形成了尖长喙状的吻部,就像剑一样。它们的身体呈青褐色,有灰白色的圆斑。之一背鳍又长又高,上面有黑色斑点,看起来像随风飘扬的旗子,因此得名旗鱼。旗鱼可以算得上是游泳冠军,平时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90公里,短距离时速约为110公里,最快时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190公里!

2、墨斗鱼(150公里/小时)

墨斗鱼,也被俗称为乌鱼,是一种没有脊椎骨的生物,尽管被称为鱼类,实际上是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它们的头部长有一对巨大的眼睛,视力非常出色。同时,它们还拥有八只腕足和两只较长的触手,腕足上还有吸盘。在海洋生物中,乌贼的游泳速度是最快的。它们的游泳速度之所以如此迅猛,是因为它们与其他鱼类不同,不是依靠鳍进行游泳,而是通过肚皮上的漏斗管喷出水的反作用力来快速前进,就像火箭发射一样。乌贼在海水中游泳的速度通常可以达到每秒15米以上,甚至更高时速可以达到150公里/小时!

3、剑鱼(130公里/小时)

剑鱼,又被称为箭鱼,是热带和 *** 带海洋中常见的鱼类之一。它们因上颌向前延伸形成了剑状而得名。剑鱼拥有典型的流线型身体,皮肤光滑,上颌又长又尖,背部的鳍相对较小,嘴也比较扁平,没有腮和腹鳍。剑鱼的颜色多样,整体上鱼背和鱼身呈棕色或偏黑色。当剑鱼向前游泳时,它们强壮有力的尾柄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而长矛一般的尖嘴则起到劈水的作用。以每小时130公里的极速前进,剑鱼坚硬的上颌能够将非常厚的船底刺穿!

4、灰鲭鲨(95公里/小时)

灰鲭鲨是鼠鲨科鲭鲨属中的一种鲨鱼。它们呈纺锤形的身体庞大而粗壮,尾部逐渐变细,尾柄上有突起,尾部基部上下各有一个凹洼。灰鲭鲨属于暖水 *** 的上层游泳物种,通常在水下约150米的位置生活。虽然灰鲭鲨在适应寒冷水域方面比大白鲨更擅长,但在各海域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灰鲭鲨是深海生物,喜欢在没有阻力的深海中 *** 游动。它们可以以每小时56公里的速度迁徙,仅用一个月就能游完1600公里的距离。然而,当它们捕食或感到威胁时,游速可以超过95公里/小时!

5、黄鳍金枪鱼(80公里/小时)

黄鳍金枪鱼是金枪鱼家族中的一员,属于珍贵的大洋暖水 *** 上层鱼类。它们的背鳍和臀鳍呈现出鲜艳的 *** ,因此得名。黄鳍金枪鱼是金枪鱼中产量更高的品种之一。成年黄鳍金枪鱼的体长可以达到3米,体重可达225公斤,而较大个体可能达到2米长、重超过100公斤,身体呈纺锤形,更大的叉长甚至可以超过2米!黄鳍金枪鱼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热带和 *** 带海域,唯独地中海尚未发现分布记录。在海洋中,黄鳍金枪鱼可以以惊人的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哦!

6、梭子鱼(75公里/小时)

梭子鱼(Barracuda),又称海狼鱼。它们横行海洋中,已知的海狼种类多达26种,体型修长,最长可达1.8米。令人瞩目的特点是它们拥有宽大的下巴和像狼牙般突出的长牙,因此当地人亦喜欢称之为海狼鱼。这是一种巨型而凶猛的鱼类,属于梭鱼属家族的一员。它们主要栖息在热带和 *** 带的海洋地区,是这些地区中最精通捕食技巧的海洋猎手之一。据说梭鱼能以惊人的时速达到75公里/小时!

7、宽吻海豚(70公里/小时)

宽吻海豚是海豚科宽吻海豚属的一种动物,又称尖嘴海豚、瓶鼻海豚。它们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各大海洋中,包括中国的黄海、渤海等海域。成年宽吻海豚的雌 *** 身长约为1.9~2.1米,体重为170~200千克,雄 *** 体长约为2.5~3.9米,体重为300~650千克。宽吻海豚的食物主要包括带鱼、鲅鱼、鲻鱼、沙丁鱼等群栖 *** 的鱼类,偶尔也会吃乌贼或蟹类,以及其他一些小动物。它们通常的游速为每小时5~11公里,但在短时间内,游速更高可达到70公里/小时!

8、鲣鱼( *** 公里/小时)

鲣鱼,俗称 *** 鱼,属于鲈形总目、金枪鱼亚目、金枪鱼科的鲣属。它的身体呈纺锤形,拥有蓝色的外观,粗壮而无鳞,体表光滑,尾鳍非常发达。主要特征之一是体侧腹部有数条纵向暗色条纹,背侧则具有线色斑条。鲣鱼广泛分布于全球温热带海域,属于远洋肉食 *** 上层洄游鱼类。它们喜欢集群于冷暖水团交汇的水域,并通常以沙丁鱼等小型鱼类、甲壳类或头足类为食。鲣鱼可以长到76厘米至100厘米,它们流线型的鱼身上有着漂亮的条纹。而且它们的游速可达到每小时 *** 公里!

9、鲯鳅(59.55公里/小时)

鲯鳅是鲯鳅科鲯鳅属的一种大洋 *** 鱼类。它们体型较大且延长侧扁,前部较高大,向后逐渐变细。头部较大,背部很窄,成年鲯鳅的头背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着成长而逐渐显著,尤其是雄鱼更为明显。鲯鳅的更大体长可以达到两米左右。它们喜欢成群在清澈浩瀚的海水表层巡游,这也使得拥有鲜艳体色的鲯鳅很容易被注意到。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鲯鳅发展出了利用环境进行伪装和避敌的能力,并且依靠高速游动的方式来捕食和生存。鲯鳅的最快游速可达到59.55公里/小时!

10、飞鱼(56公里/小时)

飞鱼是银汉鱼目飞鱼科约40种海洋鱼类的总称,因其擅长飞行而闻名,因此得名为飞鱼。飞鱼的外观非常奇特,它们的胸鳍延伸至尾部,形似鸟类的翅膀。它们能够跃出水面高达十几米,在空中停留超过40秒,并飞行最远可达400多米。当它们在蔚蓝的海面上忽隐忽现、穿越波浪前行时,形成了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种为了逃避捕食者而进化出的技能。飞鱼同样具有很快的速度,更高可达56公里/小时!

海洋动物十大游泳健将排名主要根据各海洋动物的更高游动时速等相关信息,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榜单仅供参考,帮助您了解十种游动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关于跑步的六大谣言和 ***



关于跑步的谣言很多,有些还煞有介事,难辨真假,新手听了难免望而生畏,甚至因为几则谣言,就轻易断送掉原本有益身心的跑步生涯。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本期我们就以科学的态度,用一些神奇的冷知识,去戳破关于跑步的各种谣言。

01

谣言

跑步容易让小腿变粗

*** :肌肉肿胀是暂时的,有氧慢跑能有效瘦腿。

这个谣言流传已久,很多人还会辅以爱跑步擅运动的山地 *** 都腿粗腿短的例子。

真实情况是,跑步后腿部充血,加之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的伸展 *** 差,肿胀感强烈,以至于跑者以为自己的腿变“粗”了。但这并不是胖,这种暂时的肌肉肿胀在充分休息后即可消除。事实上很多长跑运动员矫健的双腿细看都很修长,小腿也很匀称,绝不突兀。

需要警惕的是,跑姿不对不仅不利于塑 *** ,甚至会损害健康,想要通过跑步让小腿紧实好看,跑姿必须正确,在此基础上,每隔一天进行30—60分钟的有氧慢跑,才能有效消耗脂肪,瘦身塑形。

必须注意的是,每次跑步结束一定要做拉伸,一方面消除腿的酸痛感,一方面有意识对腿部塑 *** 。如果偷懒不做拉伸,腿部肌肉会变得越来越僵硬,缺乏弹 *** ,既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也严重影响 *** 和小腿的美观。


02

谣言


跑步容易伤到膝盖

*** :科学适量的跑步,对膝盖有利无害。

跑步易伤膝盖,几乎是很多人的 *** 。颇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一次5公里跑,跑者就要与地面撞击数千次,每次都要承受1.2到1.5倍的自身重量,膝盖的承重力可想而知。

不过,据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 *** 》提供的数据: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这让谣言不攻自破。

事实上,只有不正确的跑步姿势、过量的 *** 度跑步、膝关节本来就有外伤、跑后习惯不做拉伸的情况下,才容易引发关节问题。只要掌握科学的跑步 *** ,跑前充分热身,并做好保护工作,跑步不仅不会损伤膝盖,还能锻炼骨骼肌,促进关节内的血液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跑步必须遵守“循序渐进”原则,不能贸然增大跑量,以免真的搭上自己宝贵的膝盖。


03

谣言

跑步超过30分钟,才会有燃脂效果

*** :只要开始跑步,就会消耗脂肪,但跑得越久燃脂越多。

对于很多一走路就气喘吁吁,再浪漫季节也难以拥有一件漂亮裙子的胖子,门槛较低的跑步无疑是一项不错的燃脂运动,只不过,一听“有经验”的人说,跑步必须超过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减肥效果,跑步顿时就变得让人望而生畏。毕竟跑一次30分钟以上的步,对一个新手,而且还是一个体重超标者,简直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然而研究发现,只要开始跑步,我们体内的糖和脂肪就会立刻参与供能,也即身体开始消耗脂肪。只不过在我们身体能量充足的情况下,消耗脂肪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当我们跑步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内的糖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体内脂肪的燃烧比例才会上涨。某种意义上,跑步30分钟之后,跑步的燃脂效果确实变得明显。

这也意味着,每周坚持3—5次有氧慢跑,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并使心率达到自身的燃脂区间内,最容易让一个大块头的跑者成功甩脂。


04

谣言

跑完马拉松后的“排酸跑”能消除酸痛

*** :“排酸跑”是 *** ,参加完马拉松后更需要休息。

在马拉松比赛次日或长距离拉练次日,肌肉常会酸痛不已。了解到这是乳酸堆积引起,很多跑者往往会在马拉松次日安排一场低强度慢跑,以达到排酸目的,这就是跑圈流行的“排酸跑”。

事实上,不管你跑步时间有多长、强度有多大,也不管你跑步后是否做拉伸,运动时体内堆积的乳酸都会在运动结束后逐渐被清除,“排酸跑”的作用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如果酸痛难以忍受,跑者可服用肌鲣强分解乳酸。

需要注意的是,肌肉酸痛很可能是 *** 度运动后肌肉损伤引起,只有让身体得以充分休息,受损的肌肉才能较快修复。


05

谣言

跑得越久,越能健身

*** :每次的跑步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更好。

有人认为,跑步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不用说肯定是跑得越久越好,既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也能燃烧更多的脂肪。

事实上,适量科学跑步才能有益于身心,跑量过大,跑得时间过长,身体因为得不到休息而随时处于疲惫状态,不但达不到健身目的,反而会有损健康。

专家曾举例,一个人每天都要锻炼很长时间,按理说可以一口气爬个五楼,但事实却是过量的运动让他爬个楼梯都疲劳不堪,腿就像灌了铅。

此外,跑得越久身体的压力就会越高,尤其是初跑者,体能、肌肉、韧带都还没有什么基础,过长时间的跑步很容易导致身体 *** 。

所以,对于一般为了健身或为了减肥而进行跑步的人,把每次跑步的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就挺好,既能有效燃脂,跑后身体恢复也会较快,还不容易 *** 。

总体来说,劳逸结合才是普通人跑步的正确打开方式,每次三十分钟的奔跑过后,身体需要通过充分的休息来缓解疲劳,肌肉也需要时间进行修复。只有低强度,有节奏,能够长期进行的运动,才能有效发挥强身健体功效。


06

谣言

跑步后不能立刻进食

*** :跑后45分钟内是进食的黄金时间。

从医学角度,跑前更好保持空腹,否则跑步时消化道血液减少,消化能力急剧下降,没消化完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身体不适,比如,胃里装满食物,运动时震动肠胃,极易引起腹痛。

按照传统观点,跑步后立刻进食,会引发胃肠道疾病,但研究显示,只要身体健康,跑步后立刻进食其实毫无问题,跑后45分钟内是进食的黄金时间。此时身体很需要营养来补充肌肉和其他部位的消耗,即便是让胖子们闻风丧胆的高热量食物,此时吃下去都只会用来补肌肉,而不是孤注一掷贴肥膘。

跑步后最理想食物当属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分、矿物质以及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会直接修复跑者的肌肉组织,让其变强而非变胖。

相反,如果跑步后过很长时间再进食,在能量不足情况下,跑者的肌肉会 *** 分解肌肉蛋白来替补能量的缺口,待能量补充完后再进食,营养物质很容易就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日复一日更容易发福。

跑步非一朝一夕之事,绝不能急功近利,“循序渐进”和“长期主义”才是跑步的制胜法则。只有戳破谣言,科学跑步,每一个跑者才能拥有更健康苗条的身体、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更强大的心肺功能……

随着跑步越来越流行,关于跑步的言论也越来越多,其中难免谣言与 *** 交叉混淆。击碎谣言的更好方式之一就是“跟随俪量,科学奔跑”。———俪量俪语

动物王国里的“吸血 *** ”

*** 的“清洁工”

有两种鸟,最喜欢趴在大型动物的身上,定期为它们清理毛发里的寄生虫。然而,在偶然尝到皮肤之下的血液以后,它们变得越来越“嗜血如命”。

牛椋鸟

牛椋(liáng)鸟喜欢栖息在水牛、犀牛、河马、长颈鹿甚至大象的身上,定时清理它们毛发里的苍蝇、虱子、跳蚤等,是热带草原上有名的“清洁工”。然而,如果牛椋鸟发现这些动物身上有伤口,就会毫不留情地“下嘴”吸食血液,并用喙部扩大伤口,使其不容易结痂,这样就有好几天的新鲜血液可吃;而且这些伤口会招来更多的寄生虫,牛椋鸟也就能获得更多的食物。

吸血地雀

虽然吸血地雀和花园里的小鸟长得差不多,但一听名字你就想躲远一点。它们虽然身型娇小,但猎物是体重比它大50倍的鲣(jiān)鸟,它们会直接跳到鲣鸟的背上,用锋利的喙啄穿其皮肤,疯狂吸食喷洒而出的血液。早期的吸血地雀以 *** 和昆虫为食,然而在尝到海鸟血液后,便逐渐演化成了“吸血 *** ”。

“嗡”,一只烦人的蚊子降落在你手上,你飞快“啪”地一掌,蚊子死了,它身体里的血也溅了出来。你可能会认为,爱吸血的净是一些可恶的小飞虫。然而,动物王国里的“吸血 *** ”不只有蚊子,一些鸟类、鱼类甚至蝴蝶,看似娇小可爱,其实都是潜藏的“吸血 *** ”。

咬不松口的“小恶魔”

它们虽然体型不大,却能通过锋利的“工具”钩咬住猎物的皮肉,尽情享受血液大餐,被咬上的猎物很难逃脱它们的魔掌。

*** 鱼

一条细小的鱼儿在湍急的水流中游着,你想伸手进去抓它。小心,那可是有着“巴西吸血 *** 鱼”之称的 *** 鱼。它们大多生活在亚马孙河中,体长不足10厘米,体色透明,鳃部长有倒勾状的刺。 *** 鱼以吸食鱼血为生,它们会在大鱼呼吸时借机游到鱼鳃中,利用倒勾刺将身体固定住,再吸食血液。如果有人在河里游泳,它们还会游到 *** 内,吸食人的血液和身体组织,直到将血吸干为止,只有动手术才能把它们清除。

吸血蝙蝠

这种蝙蝠专门吸食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所以得名“吸血蝙蝠”。它们体长不超过9厘米,体重30~40克,但吸起血来毫不“嘴软”,在攻击大型动物,如野牛时,能用尖长的犬齿迅速刺破猎物的皮肤,再配合上门齿咬牢,用尖嘴吸血,野牛很难摆脱它们。并且,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有一种抗凝血剂,能极大降低血液凝固的速度,所以它们一次能吸很多血,每只蝙蝠每次大概能吸超过自身体重50%的血量。

趁虚而入的“低调 *** ”

毫不起眼的它们,看起来人畜无害,谁知竟还有吸血的本事?低调的它们,或许会在猎物掉以轻心的时候,亮出可怕的“獠牙”。

接吻虫

深夜,你在床上熟睡着,一只不速之客悄悄爬 *** 的脸,在唇边留下可怕的“一吻”。这种昆虫便是“接吻虫”,虽然名字很浪漫,却是一个喜欢趁虚而入的“ *** 者”。它们通常在白天藏起来,直到晚上才出动,顺着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飞去,在人的眼睛或嘴唇周围叮咬、吸血。更可恶的是,它们有时会将粪便排在伤口处,其寄生虫会进入血液,使人类感染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人很容易死亡。

吸血蛾

大多数飞蛾、蝴蝶都喜欢吃无机盐含量高的东西,比如盐水、眼泪、汗液、尿液等,而植物里的无机盐含量较少,所以它们会将目光放在动物身上。虽然大多数飞蛾、蝴蝶不会主动刺破动物的皮肤,但只要有机会,它们绝对会一拥而上,吸食大型动物 *** 残留的血液。而吸血蛾更凶猛,它们会趁猎物休息时“偷袭”,甚至主动攻击,叮咬其皮肤并吸食血液,其中还包括人的血。

血液里面有什么?

血液中的血浆是重要的营养基石,其中的蛋白质约占7%,糖分约占2%,矿物质(比如铁、钾等元素)约占0.7%,蛋白质、矿物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蛋白质、糖分的燃烧能产生热量。对于小型吸血动物来说,它们不需要花大力气去猎食大型动物,也无需具备发达的咬肌和牙齿,只要跑到动物身上饱吸一口血,就能获得不少的营养。但有的吸血动物只是把血液当作它们食谱中的菜肴之一,上面提到的动物中,除了吸血蝙蝠,其他五种动物都需要补充其他食物,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人类能当“吸血 *** ”吗?

虽然血液能填饱一些吸血动物的肚子,但对人类来说可远远不够。比如,一个 *** 每天需要补充800毫克左右的钙元素,而100克猪血只有4毫克的钙,那人一天要喝20千克以上的猪血;再看维生素C,这是 *** 必须补充的营养物质,为了健康,人一天要摄入2000毫克的维生素C,但是动物血液却几乎不含维生素C;而且,血液中的铁含量较高,如果摄入过多,可能导致一种“血色素沉着症”,使你全身发黑;一旦碰到不干净的血液,人因为没有像吸血动物一样特殊的消化 *** ,也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吸血 *** ”并不好当,人类不能以血液为食,而且食入的动物血必须经过高温烹饪。

标签: 鲣鱼 金枪鱼 区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