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之以礼的意思?待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5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约之以礼的意思和待之以礼是什么意思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约之以礼的意思以及待之以礼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博学以文约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2. 子曰:“约礼”,“约之以礼”什么意思
  3. 约之以礼什么意思约之以礼的意思
  4. 约之以礼什么意思 约之以礼的意思
  5.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
  6.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7.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一、博学以文约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1、“博学以文,约之以礼”的意思是:广泛地学习所有的文化知识,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出自《论语》,后一句是“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 *** 及再传 *** 记录孔子及其 *** 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 ***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二、子曰:“约礼”,“约之以礼”什么意思

1、出自《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博,广博、广泛的意思。文,这里指一切文化知识,比如诗书礼乐、典章 *** 等等。博学于文,以其成才。但才还需德相配,所以还得“约之以礼”,用礼来规范他的思想、行为。目的是什么呢?“亦可以弗畔矣夫!”,畔,通叛。这样就不会叛离正道了。

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5、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 *** 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 *** 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 *** 及其再传 *** 把孔子及其 *** 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6、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 *** 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 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 *** 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三、约之以礼什么意思约之以礼的意思

1."约之以礼"的含义是用礼来约束自己。

2."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意味着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并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博"表示广泛,"文"指文化知识,"约"是指约束。

3.孔子提倡在广泛学习文化之后,还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有些学者过于自负地炫耀自己的知识,忽视了礼的重要 *** 。老子曾经批评这种现象,认为真正的智者不会仅仅追求知识的广度,而忽视深度。孔子基于这样的观察,将礼作为约束知识的广度,以培养君子的标准之一。

四、约之以礼什么意思 约之以礼的意思

1、约之以礼的意思是以礼来约束自己。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思是广泛地学习所有的文化知识,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博”的意思是广博、广泛。“文”指的是一切文化知识,比如诗书礼乐、典章 *** 等等。“约”指的是约束。

3、孔子要求 *** 在“博学于文”之后不忘“约之于礼”,可能与当时有学者以“博学”为傲人、卖弄资本的现象有关。老聃就曾指出过这一 *** 现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因为博,反而误入歧途。孔子正是有鉴于此,才提出以礼约博,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

五、“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约之以礼的意思?待之以礼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六、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孔子认为君子既要广泛的学习人文经典,同时要懂得以礼来约束自己,这样才不会离经叛道,不会做出越轨之举。

一个人通过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并且训练出精明练达的能力,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知识中蕴涵着做人做事的大学问,学习者随着见识的开阔,道德修养也会随之提升。

但文化知识的多少并不能与道德修养成为直接的关联,所以后面又加上“约之以礼”,要自觉地接受礼的约束,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如同 *** 直泻的流水,只有奔流在河道中,流淌在农田里,才能真正的造福人民,否则就会成为水患。一个人的才智也是如此,只有在 *** 的约束之下,才能利于社会和国家。

七、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是什么意思

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

2、该句出自《论语》,原句是“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译文是“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各种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3、《论语》是孔子 *** 及再传 *** 记录孔子及其 *** 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 ***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 ***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4、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5、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 *** 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 *** 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 *** 及再传 *** 把孔子及其 *** 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OK,关于约之以礼的意思和待之以礼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意思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