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之立的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3

大家好,关于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之立的意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立在古文中的意思
  2. 文言文中其是什么意思
  3. 立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4. 立在文言文中立的意思
  5.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立在古文中的意思

问题一:立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立

1.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马上,即刻:~时。~刻。~等。5.姓。

1.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马上,即刻:~时。~刻。~等。5.姓。

问题三:立刻在古文中意思立刻在古文中:即.

问题四:文言文“识”,“是”,“立”。分别是什么意思?希望同学采纳!

识:1作动词,(1)知道,懂得,(2)体会,了解(3)认识,见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2名词,(1)知己朋友,见刘禹锡《元日感怀》,异乡无旧识,车马到人稀,(2)知识,见识。(3)思想意识,此见范华《后汉书・马融传》,固知识能匡欲者鲜也。

是在文言文中有“这”和“正确”的意思。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在这里面是“这”的意思,这样的马……《归去来兮辞》里面有一句,觉今是而昨非,在这里面就是“正确”的意思。

①站立;站着。《陈情表》:“茕茕孑~,形影相吊。”

②停立;停止。《陌上桑》:“五马~踟蹰。”

③竖立;耸立。《五人墓碑记》:“且~石于其墓之门。”《石钟山记》:“大石侧~千尺。”

④设立;建立;制定。《为学》:“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使……立。《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事。”

⑤存在;生存。《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

⑥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陈涉世家》:“陈涉乃~为王,号为张楚。”

⑦立刻;马上。《鸿门宴》:“沛公至军,~诛杀曹无伤。

问题五:文言文中的“立奏”啥意思立奏

问题六:大将军立号而归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大将军立号而归

古文中意思是:大将军立刻号令三军 *** 回程。这个是描写大将军卫青治军严明,击败匈奴以后,接到旨意立即领军归来。表达大将军对朝廷衷心耿耿。

二、文言文中其是什么意思

1、作为连词时,其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如,在《 *** 》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另一种是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作为副词时,“其”也有几种用法。一种是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如,在《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中,“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要观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另一种是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3、例如,在《战国策·魏策四》中,“寡 ***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还有一种是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睁兆大概”、“可能”。例如,在《国语·卷十四晋语八》中,“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作为代词时,“其”有两种用法。

4、一种是第三人称代词,包括领属关系(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和一般代指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他们”)。例如,《祭十二郎文》中的“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和《游蜜禅山记》中的“其孰能讥之乎?”。

5、另一种是之一人称代词,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自己(的)”。例如,《左传·信公三十三年》中的“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和《伶官传序》中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作为指示代词时,“其”有两个用法。

6、一种是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些”例如,《道遥游》中的“则或咎其欲出者”。另一种是近指,作定语,译为“其中的、其中、这些”。例如,《国语·卷十四·晋语八》中的、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

以下是一些带有“其”的文言文例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史记·货殖列》。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陪和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

5、所齐其家在修其身。《礼记·大学》。

6、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

7、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9、舍己从人,不如与之同欲。《左传》。

10、芦早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三、立的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立的文言文意为“成立”、“建立”,通常指某种组织、机构或 *** 的建设。在古代中国,常常出现诸如“建立国家”、“组织 *** ”、“创设学校”等用法。例如《史记》中记载:“太公曰:‘先立国而后立君,臣请为茅土,以立国祚。’”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立不仅仅是简单的建设,而是一种有计划、有序的组织行为,需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之立的意思-第1张图片-

2、除了组织方面的用法,立在文言文中还常有“站立”的意义。在古代 *** 礼仪中,以立或立于庙前为官员上任的仪式,受到了严格的规范和礼节要求。《礼记·檀弓》中说:“将命,立于庙门之外。”这种方式和现代用场景下“就职典礼”、“交接仪式”等相似。同时,立在文言文中还可以指一种“认同”或“认可”的态度,例如“既足,则立之;未足,则废之”的说法,即意为“满足条件就支持,未达到条件就否决”。

3、在诗歌、文学等领域,立在文言文中则常表示以“竖起”、“_立”等方式展示某种事物或思想。“满庭芳”中的“满”“开”“争”“笑”“鼓”“舞”“猿”“县”等字眼组成了一幅立体的描绘花园的图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再如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花园里的桃花就像是一朵朵“赤霞恒似_娥”,“豪华”、“脱俗”之美仿佛通过诗人手中的笔,立于读者眼前。

四、立在文言文中立的意思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病…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 *** 度。——贾谊《过秦论》

人之立志。——清·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三国志通俗演义》《资质通鉴》

*** 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自立为将军。——《史记·陈涉世家》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8、作名词,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中离维纲",意为居于维系纲纪的中心位置。

2."与太史数射中腔配",意为与太史官一起计算射中的次数。

3."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意为只有握紧 *** 并稳定,然后才能谈论射中的技艺。

4."故盛算之器即曰中",意为因此,用于盛放计算工具的容器也称为中。

5."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意为古时候,天子掌握的土地方圆千里,其 *** 之地便成为都城。

6."掌国中失之事",意为负责处理国家中间发生的失事事件。

7."中心僭怛",意为内心感到惊慌不安。

8."衣冠中",意为穿戴得体的中间状态。

9."葬之中野",意为葬于野地的 *** 。

10."中心僭怛",意为内心感到惊慌不安。

11."五帝之中无传政",意为在五帝时期没有传承下来的 *** *** 。

15."兕中",意为在兕(古代一种神兽)的 *** 。

17."以益中外之累",意为为了减轻国内外事务的负担。

18."中藏隐情不可致",意为其中隐藏的私密情感无法透露。

19."诘公一览,立得籍甚",意为经过询问,立即得知详情。

20."夜中,星殒如雨",意为在夜晚,星星 *** 如同下雨一般。

2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意为在晋朝太元年间,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22."赵高用事于中",意为赵高在朝廷中掌权。

23."公来自中,天子所倚",意为来自朝廷的官员,是天子所依赖的。

24."忧从中来",意为忧愁从内心产生。

25."五中所主,何藏最贵",意为五脏中,哪一个最重要。

26." *** 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意为 *** *** 向严厉的乡绅借了二十两银子。

27."受中赏",意为受到中等的奖赏。

28."中家以上",意为中等家庭以上。

29."正要与姐姐、 *** 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意为正要与姐姐、 *** 商量后,前往府上请求,这样可以吗?

30."我是薛家丫头,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意为我是薛家的丫鬟,狄家的媳妇,我的钱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

31."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意为这是秦国的计谋,而齐燕的计谋已经失误了。

32."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意为我看你虽然不熟悉世故,但处理国家事务无不恰当。

33."头颈必中",意为头部和颈部必须保持平衡。

34."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意为穿戴不得体,不敢入朝。

35."中不上达",意为不忠诚则无法向上通达。

关于本次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之立的意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意思 文言 文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